"7+10帮扶模式"是中国政府为残疾人提供的一系列综合性支持措施,旨在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条件、提高生活质量,并促进其社会融合。这个模式结合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,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七项基本生活保障
1. **最低生活保障**:确保残疾人家庭达到最低生活标准,对于无法自我维持生计的残疾人,政府会提供基本生活保障。
2. **医疗救助**:为残疾人提供医疗费用的减免或补贴,特别是对于那些因病致贫的残疾人。
3. **残疾人福利补贴**:包括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,以满足残疾人的特殊生活需求。
4. **基本养老保险**:帮助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,确保其老年生活有所保障。
5. **基本医疗保险**:确保残疾人能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,减轻医疗费用负担。
6. **住房保障**:为残疾人提供住房补贴或优先安排公共租赁住房,改善居住条件。
7. **教育机会**:确保残疾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,包括特殊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。
十项就业和社会融合措施
1. **按比例就业**:鼓励企事业单位按比例招聘残疾人,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和条件。
2. **集中就业**:支持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的发展,政府优先采购这些单位的产品和服务。
3. **创业扶持**:为残疾人创业提供政策支持,包括税收优惠、小额贷款等。
4. **灵活就业**:支持残疾人灵活就业,提供税费减免和社会保险补贴。
5. **公益性岗位**:优先安排残疾人在公益性岗位工作。
6. **辅助性就业**:支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的发展,为精神、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。
7. **职业培训**: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,提高其就业竞争力。
8. **就业服务**: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,提供职业指导和就业援助。
9. **劳动保障监察**:加强对残疾人劳动权益的保护,打击非法用工行为。
10. **社会融合**: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,消除社会歧视,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。
这些措施体现了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和支持,旨在帮助残疾人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,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融入。政府还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残疾人帮扶工作中来,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残疾人的良好氛围[1][2][3][4]。